2021年6月21日之后,全國有部分城市的銀行確實已經下調了利率,而且有些銀行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下降是比較明顯的。
而各大銀行存款利率之所以下降,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銀行利率自律機制對銀行利率定價模式進行了調整。
以前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是按照基準利率加百分之比進行上調,比如某些銀行三年期存款利率上調50%,對應的實際存款利率就是2.75×(1+50%)=4.125%。
但是在6月初的時候,銀行利率自律機制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要求各大銀行存款定價模式轉變成基準利率加基點的模式,在實行新的利率定價模式之后,存款利率就等于基準利率加對應的基點,比如三年期定期存款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加75個基點,實際的利率就是2.75%+0.75%=3.5%。
除了改變銀行存款定價模式之外,這次銀行利率自律機制還對各大銀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做出了調整,在這個上限做出調整之后,很多銀行實際的存款利率都會下調,部分銀行存款利率甚至下調50個基點以上,目前國有五大行,實際的存款利率基本上都低于3.5%,個別銀行甚至只有3.2%左右。
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之后,大家的存款利息也會跟著下降,比如原來某個銀行實際的存款利率是3.85%,10萬塊錢對應的每年利息是3850塊錢,但在新的利率定價模式出來之后,這個銀行的實際存款利率有可能下調50個基點,實際的存款利率大概是3.35%,相當于10萬塊錢就少了500塊錢左右的利息。
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之后,肯定會有部分用戶把存款從銀行取出來,畢竟銀行的存款利率是比較低的,而目前通貨膨脹率比較高,從M2發行量的角度來看,實際的通貨至少在5%以上,這意味著銀行存款利率低于5%,實際就是虧損了,你存得越多虧得越多。
對此,很多人都可能糾結在銀行利率下降之后,到底應不應該把錢存在銀行里面。
至于應不應該在銀行存錢,我覺得大家要考慮幾個因素。
第一、安全性。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當中,安全永遠要放在第1位,只有本金安全去談收益才會有意義,如果連本金都沒有保障再高的收益率都是空談。
從整個理財市場來看,目前存款和國債是最安全的兩種投資類型,盡管這兩種投資產品收益率比較低,但基本上都是保本保息,能夠獲得多少利息,從你存入的那天就可以計算出來,而且沒有出現什么意外情況,存款都能夠100%連本帶息拿回來。
銀行的這種安全性非常適合那些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朋友,如果大家本身的收入比較低,可支配的資金比較少,那我建議大家還是優先考慮存款這種理財方式。
第二、收益。
收益是投資理財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畢竟大家不管是存款還是做其他投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錢生錢,獲得更多的收益,從而實現增值保值。
但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理財產品,比如有存款,有貨幣基金,有銀行理財產品,有股票,基金,期貨,貴金屬等等,不同的理財產品對應的收益是不一樣的。
從整體來說收益越高安全性越低,雖然股票、基金這些收益比較高,但風險也比較大。
所以到底應不應該投資這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做選擇,如果大家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比如收入比較高,而且可支配的資金比較多,即便出現虧損,對于大家的日常生活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那可以考慮投資那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這樣可以獲取更高的收益。
但假如大家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比如這筆錢損失30%就有可能給大家的生活或者其他方面帶來很大的影響,讓我不建議大家接觸這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因為你承受不起。
結論
至于應不應該把錢存進銀行,大家一定要充分考慮安全性和收益性,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合理的選擇。
如果大家收入比較低,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那盡管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我仍然建議大家把錢存在銀行里面,這樣至少可以保障大家有利息可以拿,不會出現本金損失的風險。
但如果大家收入比較高,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那不妨考慮把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那些風險性理財產品當中,這樣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但不管怎么樣,我個人建議大家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在投資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學會合理分散風險,如果大家可支配資金比較多,可以考慮把一部分資金放在銀行里面存定期,另一部分資金可以投入股市或者基金里面,這樣可以兼顧收益和安全,不至于因為遇到極端風險而導致自己承受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