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和2月全國居民新增存款分別為1.27萬億、3.26萬億,而即便是去年最艱苦的一年,全國居民新增存款也達到了9.7萬億人民幣,那為什么這兩年喜歡存錢的人會那么多呢?
其實并不是這兩年國人才喜歡存錢,中國的儲蓄率和人均存款總額這幾年一直排世界第一,而這兩年存款增加的那么快的原因主要是受去年疫情影響,讓很多人都懂得要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當然大家把錢存銀行除了以備不時之需外,也希望能用錢來生錢,以此來減少手中存款的貶值速度,而在本金不變的情況下,想要讓這筆錢獲得更多的利息,那么銀行的存款利率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利率越高,能獲得的利息就越多,反之利率越低,利息也就越少。如今有的銀行開出三年期存款利率4.2%,但要求10萬起存,劃算嗎?
劃不劃算我們要看看三年期4.2%的利率是什么水平,4月10號國家首期電子式國債正式發布,而這次發布的國債主要是三年期和五年期,三年期的國債利率是3.8%,五年期國債利率是3.97%,如果跟國債利率相比,三年期4.2%的利率算是不錯水平。而銀行當前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3.3%左右,即便是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也普遍只有3.8%,所以三年期4.2%的利率已經遠超同期銀行的存款利率了。很多人就會擔心,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假存款呢?
雖然4.2%的年化收益率已經算是很高了,但也并不太離譜,央行從2015年起就全面放開存款利率限制,每家銀行理論上都能自行設定存款利率,對于大銀行來講由于有利率公約,自行設定存款利率會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對于一些中小銀行來講,則相對比較自由一些,這些銀行本身實力就弱,如果在存款利率上還不能高過大銀行,那么基本上就要倒閉了,畢竟存款是銀行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為了攬儲,一些中小銀行給出的利率往往會高于國有銀行給出的利率水平,而三年期4.2%的存款利率對于這些中小銀行來講并不算高,所以還不至于說是假存款。
當然是不是存款我們也需要鑒定一下,很多銀行為了攬儲也會把推出一些存款保險產品,也就是說很多儲戶原本是要存錢的,但銀行工作人員卻給購買成分紅型保險或者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這就與儲戶的初衷相背離了,畢竟存款可以隨時存取,但不管是分紅型保險還是銀行理財產品都沒有辦法隨時存取,所以這點是需要注意的。
綜上所述,如果能夠確定這款產品確實是銀行的存款,那么當前10萬起存,三年期利率能給到4.2%算是比較劃算的,但如果不是存款產品,則要三思了,畢竟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