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上個月持平,即: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


雖然LPR不變,但:


貸款利率卻變高了,貸款難度也大大提升;


于此同時,大額存單利率也已經下調。


這是自2020年5月以來,LPR連續14個月未有變動。


  


LPR就是基準利率,論是存款還是借款,都有上下浮動的空間。


上個月,已經出現杭州多家銀行上調首套、二套房貸利率(首套5.4%,二套5.5%)的情況。


本月,又迎來一些新變化:


1、全國各地,房貸利率提高、放款慢、停貸

就拿各地建設銀行的利率,我們比較看看


a、蘇州建行的房貸利率,首套房貸款利率5.7%、二套房貸6.0%;


b、深圳建行的房貸利率,首套房貸款利率5.10%、二套房貸5.60%;


c、上周,廣州建行宣布調整房貸利率,首套利率由原來的5.4%漲到5.65%,二套利率由原來的5.5%漲到5.85%;


d、合肥建行房貸利率,首套利率5.88%,二套利率6.37%(房貸未結清),5.88%(房貸未結清)。


e、杭州建行房貸利率再跳,首套5.6%,二套5.7%。


利率還算是小事,畢竟能貸款就能買房,不能貸款直接關門。


再比如武漢,網傳很多銀行放款很慢或者直接停貸。



2、6月21日,存款利率報價方式新政開始實施。

根據工行反饋,20日前大額存單利率可到3.9875%,但現在只有3.25%。


多家股份制銀行也下調了大額存單利率,比如民生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從3.99%下降至3.55%,華夏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由此前的3.85%下調至3.5%。


現象背后的原因也不難分析:


銀行的主要收益來自利差,低息攬儲,高息放貸。


受JY貸、按揭貸受限的影響,銀行今年生意難做,也要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表現出的結果就是:


1、既然按揭總額控制,單筆利率就得上??;


2、既然貸款放不出去,攬儲利率就得下調。


雖然LPR連續14個月不變,但貸款市場的變化已經翻天覆地。


相比之下,上海4.65%的首套按揭利率,5.25%的二套按揭利率,實在是業界良心價。


那么,利率變化還有哪些影響?


一、利好四大行


原來很多人去中小銀行存款就是圖利率比較高,可如今,利率差距卻越來越小,況且近年來,中小銀行倒閉的案例層出不窮,很多人對中小銀行都持懷疑態度了,原來有計劃轉存的,可能因為差距不大,打消了轉存的念頭,還有部分人可能因為國有銀行較為安全,存款再次回流回國有四大行。


二、購買理財的人變多


存款定價的變化,長期存款利率也隨著下降了,很多人覺得存款已經不劃算了,各家銀行理財產品差異性卻比較大,理財產品的收益掛鉤投資標的,投資標的收益較高,理財產品收益自然也較高,而儲戶自然而然也傾向于選擇理財產品。


三、實際貸款利率慢慢下降


根據國家引導,需要將金融機構讓利于實體經濟,而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下降了,在利潤不變或者還要較原來減少的情況下,貸款利率自然而然也就降下來了,尤其針對某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貸款,以及目前鄉村振興領域的貸款,貸款成本會持續下降。


四、存款向資本市場流動


很多人可能因為存款利率的下降,資金選擇投往資本市場。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是全球存款最多的國家,并且銀行存款占很大比例,而我國的資本市場,雖然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但與美國資本市場還相差較遠。


去年,銀保監發文,引導居民儲蓄存款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與此次存款利率下降,便會間接導致存款向資本市場流動。